• 欢迎访问联合国华人协会

为什么英国能成为世界帝国

2016/5/3 0:00:00   点击次数:28


作者:施展(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要点:

       1.大英帝国对外扩张的过程首先并不是国家行为,而是个人行为。

       2.英国的法律随着商人不断往外走,不断地演化,英国军队又跟着法律到来。英格兰是漫不经心地获得了一个帝国。

       3.英国统治殖民地是原来什么样,仍然是什么样,原来是谁统治,只要你肯跟我合作,仍然是谁统治。法国是要把别的地儿改得跟法国一样,别的地儿肯定不服啊,于是就产生了激烈反抗和暴力镇压,统治成本非常高。

       4.由于英国在各个地方都是这种间接统治,它对当地的传统社会没有大的破坏,等到大英帝国瓦解之后,当地传统的自治能力、传统的社会结构仍然保存着,所以它的秩序比较容易重建起来。而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力量撤空之后,因为它原先所有的传统秩序都被破坏了,传统对人的约束也都不存在了,社会秩序就很容易陷入混乱。

 

大英帝国的扩张首先不是国家行为,而是个人行为


作为最庞大的历史帝国,我们可能会想象英国有一个帝国的战略,怎样往外去征战,包括鸦片战争什么的,都有精心的战略布局。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大英帝国对外扩张的过程首先并不是国家行为,而是个人行为。


英国的商人、冒险家、传教士等这帮家伙到海外去冒险,多一半的冒险者都折了,但也有少数获得了成功。这些成功者就会获得一个巨大的利益,而这个巨大的利益需要保护。如果他个人就能够保护,肯定不会让国家来插手,因为这样一来,我就得交保护费了,而且以后很多事儿,国家都要插手了。但自个儿保护不了或者他觉得自己的保卫成本不划算的时候,就会希望国家来保护。


所谓的国家保护,在当时实际上就是要派军队出去,而这就需要得到英国议会通过。这也是很复杂的、很好玩的辩论过程。这帮家伙用在海外挣得的巨额财富回到本国,到议会里面四处去游说。游说成功,商人的海外利益就被界定为国家利益,国家就实行保护措施;游说不成功,那你在海外还是自生自灭。


但在英国,民间自治团体的力量非常之强,这使得英国的商人、冒险家、传教士这些人可以完全不听国家的招呼,不按照国家的战略规划,就自己到海外去冒险,反过来也让他们有更多的力量去影响议会成员支持他们的诉求。


英国这帮海外冒险家,大都是去海外寻找贸易的机会和商业的机会,因此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签订的条约必须被履行,国家保护就是为了保证这些条约能被履行的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要想在海外更有效率地做贸易,就必须得有法律来规范贸易。

英格兰是漫不经心地获得了一个帝国


对那些遍布全世界的英国商人来说,最习惯的法律就是英国本土的法律。一开始,当他去到异国,跟当地人贸易的时候,就必须依存于当地的习惯。一旦发生纠纷的时候,他会渴望在母国的法庭上来审判,因为当地的法律对于产权界定之类的规定和英国的习惯完全不一样。


但这对英国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普通法早已有一套很成熟的办法来把不一样的习俗约定纳入到统一的规则体系当中来。所以这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英国的商人到海外去冒险,他走到哪儿,英国的法律就会被带到哪儿,而且这个被带过去的法律并不是说,我们国家的法律你必须听,不是这样,而是说,你有你的法律,我有我的法律,咱们还得做生意,咱们找到超于它之上的更加具有普遍性的一些规则,在这个规则之下,咱们仍然保留各自的习惯,把生意做起来。而普通法在这里就呈现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英国人自己的法律,另一个层次是超越于各方之上的更具普遍性的程序规则,它具有极强的扩展性——注意,是扩展性,而不是扩张性。能做生意,又不会带来大量不利条件,这样对方也容易接受。于是,英国的法律随着商人不断往外走,不断地演化。


英国法律跟着商人到来,军队又跟着法律到来。而军队到来之后并不会强迫你怎样怎样,军队到来只不过是用来保证当初共同达成的协议能够得到执行。大英帝国就是逐渐以这种方式长起来的,所以英国有个历史学家西利在《英格兰的扩张》里就提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英格兰是漫不经心地获得了一个帝国。

 

从无形帝国到有形帝国,英国的海外殖民之路


在十九世纪,大英帝国经历过两个阶段,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884年讨论怎么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在此之前,欧洲的主要国家,除了法国,都还没有统一,基本都在忙自己的事,很少涉及什么海外利益的事情。对英国来说,它在海外就没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之下,英国是能往外甩包袱就往外甩包袱,印度是个特例,此外,除了新加坡、好望角、马六甲等对帝国所必须掌控的海洋交通-贸易体系而言有特定意义的战略地点,其他地方都是能不直接控制就不直接控制,所以有个说法是大英帝国建立的是无形帝国。


什么叫无形帝国?就是我不占领你,不统治你,你自个儿统治自个儿,但你必须加入到我的贸易体系当中来,向我开放你的市场。只要你进入我的贸易体系,你不是我的殖民地也差不多变成我的殖民地了,因为整个世界的贸易体系完全由英国主导的。这样一来,英国就大大降低了帝国的统治成本,因为统治本身是很花钱的。


到了1884年的柏林会议之后,欧洲列强达成了一个瓜分非洲的协议。欧洲国家开始去非洲、太平洋地区抢殖民地了。此时英国面临的一个威胁是,其余欧洲国家占领殖民地之后,就有可能用政治手段向英国关闭它的市场,这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于是,英国也开始抢占殖民地,这才在海外建立有形帝国。

大英帝国为何能更持久地维持它的帝国?


统治成本的高和低,与帝国的规模及帝国的可持续性有很大关系。统治成本越高,帝国扩张的规模和可持续性受到的限制就越大。


从无形帝国到有形帝国,英国如何尽可能地降低自己的治理成本?我们可以拿英国和法国做一个对比。法国认为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宣言》代表着人类文明和理性的最高阶段,世界其他地方假如跟这不一致,就是落后的,是愚昧的,所以要帮助他们进步。怎么帮助?就是把不同于法国的那些落后愚昧的习惯给改掉,你拒绝改的话,那我就揍你,揍到你乐意改为止。法国在海外的统治就是试图把法国的法律和内政都copy过去,用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理念来改造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原有的传统宗教、原有的治理方式。这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就是当地的传统社会会被法国彻底打碎掉,当地的自治能力也会被法国彻底打碎掉。


英国的搞法是什么呢?殖民地原来习惯是什么样,仍然是什么样,你原来是谁统治,只要你肯跟我合作,仍然是谁统治。你原来的法律是什么法律,仍然还是什么法律。假如发生了什么案件,就按你当地的习惯法来审,没有任何问题。但程序上要遵循英国的普通法。这样一来,每一个地方它的传统就不会受到大的损害,它的传统社会结构、传统宗教、传统信仰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留存,英国的统治成本就降得极低。相比,法国的统治成本就会非常高,因为你要把别的地儿改得跟法国一样,别的地儿肯定不服啊,于是就产生了激烈反抗和暴力镇压。

为什么英国能建成一个全球帝国?


法国统治每块殖民地的时候,都要把自己的法律体系直接移植过去,它对于多样性几乎就没什么容纳能力。而对英国来说,像尼日利亚啊、印度啊、马来西亚啊这些殖民地,也包括那些与它交易的国家,这些地方的传统法律都可以被英国的普通法所整合,它容纳多样性的能力极强。所以,就此而言,英国统治其海外殖民地的时候,其治理对象实际上跟法国完全不一样。


法国的治理对象是什么?就是实实在在统治的那些土地,以及那些土地上的人。而英国作为一个世界帝国,它的治理对象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地区的人,它的治理对象就是一套普遍性的行为规则,大家伙都加入到我这个行为规则当中来,你们加入进来之后,我来负责执行这个规则。但这个规则并不是我来定的,而是只要你愿意加入进来,你就可以参与到这个规则的演化过程当中,规则当中就会包含着你的色彩。当然,你也可以不加入进来,但那样你就无法进入我所主导的这个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效率会比较低下,国家间竞争中就会遇到麻烦。所以英国很容易就建成了一个全球帝国。而法国即使出现了像拿破仑那么厉害的帝王,也只能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帝国,因为它对于异质文化和异质团体的容纳力很低。


此外,由于英国在各个地方都是这种间接统治,它对当地的传统社会没有大的破坏,等到大英帝国瓦解之后,当地传统的自治能力、传统的社会结构仍然保存着,所以它的秩序比较容易重建起来。而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力量撤空之后,因为它原先所有的传统秩序都被破坏了,传统对人的约束也都不存在了,社会秩序就很容易陷入混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在非殖民化之后,前英国的殖民地的发展都好于前法国的殖民地,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儿。(作者:施展;编辑:胡子华;文中图片系编者所加;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为作者在就士游沙龙的主旨发言。)

施展,1977年出生,辽宁阜新人。政治学学者,北京大学史学博士。现为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文明史及国际战略。出版专著有《迈斯特政治哲学研究: 鲜血大地与主权》(法律出版社,2012年),并撰写有《外交哲学对谈》系列五篇(与于向东合作),重塑中国历史哲学系列(《东北观天下》《西北望长安》等),《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大陆帝国》《英国的辉格主义主权叙事与帝国叙事》《国家与市场、大陆与海洋——近代以来政治与经济的空间结构》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及时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