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联合国华人协会

佛教应对世界挑战

2016/5/21 0:00:00   点击次数:14


五月的月圆之日是卫塞节,是南传佛教纪念和庆祝佛教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的日子(在中国等大乘佛教地区,则在农历四月初八庆祝佛诞日)。1999年12月15日,联大通过第54/115号决议,在联合国给予卫塞节国际承认,并作出安排举行纪念活动。




  据佛经记载,出生于王室的佛陀毅然舍弃了舒适的生活,出家修行,以解除人世间的苦难,并终于在菩提伽耶成道。佛陀要求戒掉贪、嗔、痴三毒,这对于多方努力消除饥饿、残酷暴力和对环境的破坏尤其具有重大意义。佛教所主张的非暴力、仁慈、宽容和理解等理念与联合国的宗旨是相互吻合的。


  今年卫塞节之际,各地冲突四起,造成巨大痛苦,我们正可借此机会思考如何在佛教教义指导下应对当前的种种挑战。



  勇于面对困扰世界的问题符合佛教的观念。佛陀本人年轻时是一位王子,却离开安居的宫殿,发现世上存在生苦、病苦、老苦、死苦这四种苦难。


  虽然这些现实中的痛苦无可避免,但佛教教给人们如何加以应对。在其历史上,佛教哲学每每以巨大的改造力令人叹服。



  传奇人物阿育王是佛陀离世约三个世纪后对印度进行严酷统治的征服者,最终却皈依佛门,放弃暴力,拥抱和平。阿育王倡导的价值观包括人权、民主治理、对生命尊严的尊重。这些价值观是所有伟大宗教所共有的。阿育王在多年残酷战争后能提倡这些价值观,充分证明个人的善意可以结束普遍存在的苦难。


  今天,我们迫切需要以非暴力精神促进和平,平息冲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面对当前存在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暴力冲突、残暴的侵犯人权行为和旨在分裂社群的仇恨言论,纪念神圣的卫塞节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我们可以借此思考佛教教义如何能够有助于国际社会处理各种紧迫挑战。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寻求正义的必要性以及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只是学者辩论的抽象概念,也是佛教徒和其他人在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上所践行的准则。


  值此卫塞节之际,让我们誓言齐心协力追求共同美好,为全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