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联合国华人协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诱因

2022-04-21 00:00:00   点击次数:0


究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共有三大不可忽视的诱因:

一、犹太资本诱导的利益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诱因——罗斯柴尔德财团(1901-1919年间):它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秘密制造者。“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贷款给了德国人,英国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贷款给了英国人,法国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贷款给了法国人。此外,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控制着三家欧洲新闻机构,分别是德国的沃尔夫通讯社(1849年由德国人伯纳德·沃尔夫创办,是德国新闻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创办最早的第四家通讯社)、英国的路透社(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由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0年在德国亚琛创办,次年迁往英国伦敦)和法国的哈瓦斯通讯社,1835年由法国人查利·哈瓦斯创办,是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通讯社,也是今天“法新社”的前身。罗斯柴尔德家族利用沃尔夫通讯社操纵德国人民对战争的狂热。从那时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很少被媒体报道,因为他们拥有媒体。”

上面是本杰明·H·弗里德曼在1961年的演讲《贝尔福宣言》,该宣言是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也是世界主要国家正式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一个宣言......这里从根源上解释了“为了让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犹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贝尔福宣言》只不过是英国向犹太复国主义者许诺,要按照他们达成的协议来付钱,作为使美国卷入战争的代价。”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斯柴尔德。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外务部

1917年11月2日

亲爱的罗斯柴尔德勋爵:

我很荣幸能代表英皇陛下政府向您传达,下面有关同情犹太锡安主义者的宣言,已经呈交内阁,并已得到了内阁的支持。

"英皇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明确说明的是,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若您能把宣言的内容转送到锡安主义联盟,我将感到十分欣喜。

亚瑟·詹姆士·贝尔福谨启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货币大师:国际银行家如何控制美国”这篇文章的段落,以了解美国的背叛。在美国,J.P.摩根是向英国和法国销售战争物资的代理商。事实上,战争开始六个月后,摩根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每天要花费1000万美元。

根据历史学家詹姆斯·佩洛夫的说法,伯纳德·巴鲁克和洛克菲勒家族在战争期间都获得了大约2亿美元的利润。

世界越不安定,他们就越会继续通过战争来盈利。下段文字来自威廉·恩达尔的书《一个世纪的战争》里的“国际银行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文:“到1920年,摩根的合伙人托马斯·W·拉蒙特满意地指出——由于4年的战争和全球破坏,世界各国的债务在过去6年里增加了21亿美元,大约上涨了475%,作为一个自然结果,各种各样的政府债券和投资者的数量都大大增加。他说,这些结果在全球所有投资市场都得到了体现,但可能没有哪个地方的规模比美国更大。值得注意的是,1913年美国政府的预算只有7.14亿美元,而洛克菲勒帝国1913年的价值是9.5亿美元。洛克菲勒帝国和摩根帝国是通过罗斯柴尔德银行家族的融资建立起来的。”

正如纳撒尼尔兄弟在文章中总结本杰明·H·弗里德曼的观点所提出的那样,这种金融操纵应该得到真实的评价,犹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进行了讹诈:“当德国在其领土上还没有开过一枪时,就向英国提出了和平条款。他们以律师们所说的“战前状态”为基础,向英格兰提出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意思是:让我们结束战争,让一切恢复到战争开始前的状态。”

1916年夏天,英国正在考虑接受德国的和平条款,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要么接受德国提供给他们的这种经过谈判的和平,要么继续战争并被彻底击败。与此同时, 由犹太人Chaim Weitzman率领的德国“犹太复国主义者”去了英国内阁,并说:“不要向德国投降。如果美国作为你的盟友加入,你就能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安排这个。但作为回报,一旦形势对你有利,你必须向我们保证让我们拥有巴勒斯坦。”以上笔者摘录的内容,还可以看到犹太资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多大。

Chaim Weitzman后来成为了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

二、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二个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具体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 艇35艘。但是上述两大军事集团都是信心满满能够战胜对方。

三、一战直接原因是:1914年6月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上的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原本是同盟国的意大利,突然倒向协约国一方,参加对德奥作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的特权,也向德国宣战。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跟随日本参加协约国作战。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其中以欧洲为主要战场。大战由此全面展开。